呜呼!人生之择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?原吴子之所以从教,可以知之矣。
吴子博闻强识,学识渊博,自入南开大学,包举各试之首。及读博,科研能力,出类拔萃,深究理论,一路无阻。及毕业,临人生四择也。
其一曰留洋。然尝助学弟,自创新算法,开新领域,自购软件于Italy以万金。此君假其法,署其名,表论文至今也。其师以耗资甚众,故不荐之。
其二曰读博后于复旦。师虽荐之,然子以沪地价高,难置房产,年逾而立,子女已降,故舍之。
其三曰执教于大学。环视诸校,不过TNU之流,难入吴子法眼。故子不齿。
其四曰入职华为。其学弟入者,多驻远邦,视遇虽厚,然谪戍非洲,去国万里。吴子以年老体衰,拖家带口,不欲发配乌干达,故不入。
四途不通,子困顿矣。当是时也,其一同学尝受吴子代写论文之恩者,执教于南开中学。Call吴子,言执教于高中,三年可置一宅也。子大喜,即欲委身高中,又不悦南开校长,故投实验也。未几,同学请辞,杳无音讯,方悟置宅之言为虚也。
执教高中,自言难以传道授业解惑,惟尽力耳。不惑之年,积劳成疾,夙婴痛风、高血压,其辛劳可见也。后其生张某加冠之年,即患同症,自谓免廿载曲折,同学皆谓之吴子嫡生也。平日无以为乐,惟三消以自娱也。
留洋、入复,或可留名于青史;执教大学,或可要誉于学界;入职华为,或可获利于谪守。然吴子从心,执教高中,投身一世,未尝不乐也。故千人有千人之择,岂可从一而论哉?
吴子授物竞于实验,物竞以微积分为基,微积分以求导为始,故今记其课,曰《吴将上下而求导》。
p.s. “吴将上下而求导”最早出自吴子讲授洛必达法则,
,即吴子在分数线上下求导。